LSH型立式横水管辅锅炉
  GFL型废气锅炉
  LYF型燃油—废气锅炉
  LCF型废气锅炉
  船用低压空气瓶
  2WY、3WY型燃油锅炉
  LSK型立式针形管辅锅炉
  LSZ型立式短直水管辅锅炉
  船用锅炉配件

船舶综合信息(2011.1.12)

船用锅炉配件

  

2011-01-12 08:50:44|  分类: 船舶 |  标签: |字号 订阅

 
 

口岸船舶两天完成完成四大造船节点


 


(2011-01-11)  来源:中国船舶在线   阅读次数:58次


 


  【摘要】一船下水、一船开工、两船上船台合拢


 



 


    金虎辞岁,玉兔迎春。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在2011年伊始,两天完成了一船下水、一船开工、两船上船台合拢四大节点,公司生产实现开门红。
    1月6日上午,该公司为广东双泰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1#42车/960客客滚船(TK0406)举行上船台合拢仪式。该船垂线长110m,型深6.0m,型宽20.3m,入级中国船级社。同天,该公司为国内一船东建造的57000T散货船(TK0115)举行开工点火仪式。船东代表为开工点火。该船长189.99m,型宽32.2m,型深18m,设计吃水11.3m,结构吃水12.8m,载重57000t。
    1月7日,口岸公司为国外船东建造的57000T散货船(TK0108)隆重举行命名下水仪式。同天,该公司为国外船东建造的57000T散货船(TK0112)举行上船台合拢仪式。
    2010年,口岸公司始终坚持“重合同、守信用、求双赢;重技术、严管理、谋发展;以人为本、善待职工、回报社会”的文化理念,努力克服接单难、交船难、盈利难等不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种挑战,完成工业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销售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61%;完工交付19艘船,交船完工量超过80万载重吨。承接了30艘船的新造船订单,125万载重吨。截止年底公司在手船舶订单可以排产到2013年上半年。该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成立了博士工作指导站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加大了对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投资4亿元建设新区二期工程和拆船公司绿色拆船基地。2010年公司分别被省科技厅、省经信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 “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公司自主研发新技术、新工艺35项,其中有14项申报了国家专利。有4项软件获得著作权;10000t重吊船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并获得“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成立了员工培训中心和王海东焊接技师工作室,主要对焊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培养焊工,提升实际操作水平。我公司有4人被列为泰州市311工程培养对象,王海东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朱连兵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高级技师。
    2011年,口岸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工业产值60亿元,仍然保持一定的增幅,确保新接船单60亿元,完工交船20艘,造船完工量确保超100万载重吨,争取110万载重吨。

总产值破万亿 青岛新型工业化锐气逼人

——船舶业大发展,是青岛工业向高端升级的典型样本


 


(2011-01-11)  来源:中国工业报   阅读次数:49次


 


    上月,山东省青岛市政府宣布,青岛市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成功突破1万亿元大关,预计达到11400亿元。由此,青岛成为全国第九个工业总产值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伴随着工业总量的大幅提升,青岛工业的品质脱胎换骨。目前,青岛市已在国内制造业强市中稳稳确立了自己的位置,装备制造业强势崛起并保持强劲增速,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潜力无限的生力军,传统产业在持续升级中扩大竞争优势。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青岛市锐气逼人。
  而当我们细心品读这座城市激荡的工业史时会惊喜地发现,青岛工业走过的产值过万亿之路,实际上走过的是一条大调整、大升级、大创新之路。

  大调整
  谋求“从轻到重”、“从低到高”两个至关重要的转变,青岛工业走过一条大调整之路。
  30余年里,工业总产值成功越过百亿、千亿、万亿三个大关,贯穿于青岛历史性跨越之中的大调整。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项阳青说:“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产业转移等重要历史机遇,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持续不断地对工业结构进行全局性、战略性的大调整,由此带来了青岛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他告诉记者,青岛工业数十年来的大调整,简而言之,就是坚定不移地谋求“从轻到重”、“从低到高”两个至关重要的转变。所谓“从轻到重”,是指从轻纺工业为主,向适度重工化转变;所谓“从低到高”,是指产业层次从低端向集群化、高端化全面升级。
  2005年,青岛重化工业产值比重首次超过50%,目前青岛市轻重工业产值之比,已由2005年的49.1∶50.9,调整到39.7∶60.3,工业结构由轻向重转化,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青岛工业“偏轻”的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工业结构更为合理。
  1985年张瑞敏挥舞大锤砸毁自己企业生产的不合格冰箱,成为震惊中国企业界的标志性事件。“砸冰箱”事件所折射的,实际上是国内最先觉醒的企业对于质量、品牌的迫切追求,本质上则是企业对加快改革调整、激发内部活力的急切渴盼。青岛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顺应企业的这一需求,在工业领域从点到面,从微观到宏观,全面展开大调整、大改革。
  进入新世纪以后,青岛工业大调整的重心指向产业集群战略,以大企业为主体、工业园区为载体,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青岛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工业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产规模快速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增长质量持续改善。

  大升级
  在扩大产业量级的同时加快从低端向高端演变,实现集群化高端化,青岛工业走过一条大升级之路。
  项阳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岛工业要成为拉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必须做到总量与质量兼顾。所谓总量就是规模,要在集群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产业量级。同时,还要极其注重发展质量,加快从产业低端向高端演变。而青岛市工业在跨越万亿关口的征程中,走的正是一条从产业低端向高端全面挺进的大升级之路。
  记者了解到,过去青岛市工业不仅总体规模小,基础薄弱,更令人揪心的是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特别是高端产业链严重缺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明显缺乏高端制胜的核心竞争力。对此,青岛市抓住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机遇,有的放矢地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加快实现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据悉,在青岛,船舶工业原先只能建造1万吨级以下船舶,修造船能力处于低端水平。本世纪初,通过引进国内造船业巨头,青岛市启动了总投资70余亿元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项目建设,此后陆续引进武船重工、海西重工、中海油海工基地等一批高端项目,很快形成造修船、船用曲轴、船用柴油机、港口及船用机械、船用锅炉、海洋工程等高层次产业链条,使青岛市船舶业短期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船舶业的大发展,是青岛市工业向高端升级的典型样本。这些年来,青岛市沿着“一个高端项目可以带动一个高端产业,延伸出一条高端价值链,扩展成一片高端产业群,构筑起一个高端产业基地”的升级路径,在大炼油、大造船、高速列车等领域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制高点。
  如今,青岛已形成工业大类37个、可生产2000余种主要产品的综合性工业产业体系,家电电子、汽车机车等主导和传统产业产值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5%以上,逐步构筑起产业层次高、拉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并且成为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世界最大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全球最大的钢制冷藏箱生产基地、全国著名的制塔类产品生产基地,在大型成套设备、关键部件和基础元器件制造等领域陆续实现重要突破。

  大创新
  把全面增强创新能力作为转方式重要环节,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青岛工业走过一条大创新之路。
  前不久,由青岛制造的新一代高速列车飙出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青岛市目前已经建成的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依靠自主创新、联合创新、系统创新相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近年在高速列车领域获得专利近300项,交付的高速列车数量占全国总量的70%。
  “长期以来,青岛工业产品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缺乏全球高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大部分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针对这一现状,青岛市把全面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作为转方式的重要环节,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形成自主技术、标准和品牌,推动全市工业加快从低端向高端升级,全面建设布局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项阳青说。
  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率上升到46.5%,192家重点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较2005年增长16.3%,发明专利申请较2005年增长50%。预计2010年青岛市技术改造投资达到710亿元,重点推进的390个技术改造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新增销售收入1000余亿元。与此同时,青岛市还设立产业振兴项目扶持资金,重点推进创新能力突出、事关全市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这些项目70%具备国内先进水平,达产后将年增产值2000余亿元。
  不仅如此,认识到信息化的巨大威力,青岛市经过艰辛努力,成为全国两化融合试验区、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山东省无线城市试点,并利用这一先发优势,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此提升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

漳浦一帆重工将建四期项目


 


(2011-01-11)  来源:中国船舶报   阅读次数:26次


 


    福建省漳浦一帆重工有限公司即将投资建设四期项目,在现有三期项目的建设基础上进行生产流程和工艺的全面改造与升级。这是日前从福建漳浦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一帆重工四期规划项目办公会上获悉的。该县表示,将全力支持一帆重工扩大再生产,做大做强。
    一帆重工四期项目拟总投资5亿元,将在厂房周边征地23万平方米,建设符合现代总装造船要求、专业化程度高、大型化、精细化、模块化、附加值高的船舶中间产品的专业生产线,除了船体大型分段、上层建筑、舱口盖和舱口围板总成等产品外,还将承接厦船重工风机塔筒和大型钢结构产品。
    该项目建成后,一帆重工总面积将达53万多平方米,员工数约2500人,每年预计生产700吨以下分段11万吨,舱口盖、舱口围24套,船舶上层建筑24套、约5万吨,风机塔筒3万吨,产值20亿-30亿元,纳税金额1亿-1.5亿元,将成为国内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工艺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船舶配套专业生产厂家。
    据悉,目前一帆重工四期项目地块已落实,并确定了开发时间表。

2010日本船舶交付量上升8%


 


(2011-01-11)  来源:造船速报   阅读次数:29次


 


    2010年日本主要六家造船厂共交付总额估计为124艘船,752万总吨,提高8%。已下水的船总数反映了实际的工作总量,上升8%至749万总吨。
    有些船厂的交付量下降是因为大型船只的减少,但大多数日本船厂交付量不错,包括从开始就交货量最高的环球造船。
    去年交付量最多的环球造船,三菱重工和IHIMU,环球在三者中位列第一,257万总吨,年增长25%。三菱Kobe船厂完成了千年没有完成的任务,提升了去年的新船总完工量。
    IHIMU在新造船方面有8%的产量增加,总额123万GT,尤其是在散货船造船方面。
    同时,Mitsui工程和造船,Kawasaki重工和Sumitomo重工在新造船业务方面有所下降。Mitsui交付量低的原因是停止建造阿芙拉型型油轮,转而集中于中小型船舶。
    Kawasaki产量低因为大型船舶,比如液化天然气船和巨型油轮的数量减少。
    Sumitomo,尽管它有建造阿芙拉型油轮,但造船数量上有所减少。

海工领跑新造船市场


 


(2011-01-11)  来源:造船速报   阅读次数:59次


 


    今年全球商船新造船订单总额预计将会在2010年的数字上有所缩减。集装箱船和液化天然气船订单预测将会增加,散货船订单大幅度减少。散货船订单将会减少到去年总量的一半,然而集装箱船订单特别是超大型集装箱船会跃升超过120%。
    根据韩国三大上市造船公司表示,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占超过60%的份额,商用船舶新订单预计也会有所增加,尽管世界新船订单总额下降。此外,今年海工平台部分的新订单预计与去年相比有60%的增长。海工部分在2011年将会占据超过50%的世界新订单总额。
    海工部门订单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油价上涨和海工平台产品的多样性。例如,当平均油价在2008年达到99.9美元高峰的时候,也是订单数量最多的时候。随着2011年West TexasIntermediate油价稳定在80美元,新海工平台的订单就接近2008年的水平,尽管2011年的油价比2008年低。
    观望2008年韩国六家上市船厂的海工平台新订单,钻井船的订单将近78%,但是在2011年FPSO、LNG-FPSO和深海钻井船需求量增加。

劳氏日报统计称:全球船东年购682艘散货船


 


(2011-01-11)  来源:大公报   阅读次数:51次


 



 


干散货船东被指过分乐观,买船前未看清市场走势

    据伦敦《劳氏日报》资讯部日前公布统计数字,全球船东去年新订682艘干散货船,只比08年的高峰少196艘,按年同比则增加270艘。报告指出,不少船公司高层对干散货海运市场前景过分乐观,同时只是著眼要趁低价买船。
    2010上半年属干散货海运市场近两年罕见的畅旺时期,一艘海岬型船新船价由历史高位的9900万美元,滑落至去年的5600至5700万美元,不少船东当时决定趁低价乘势买船,当中大部分是希腊船东,结果令去年干散货船新单量仅较08年的歷史高位少22.3%。
    而且,劳氏资讯今次公布的统计数字只包括小灵便型、大灵便型船、超灵便型船、巴拿马型船和海岬型船等级的干散货船,未有包括超大型矿砂船。劳氏在报告中称,船东再次购买大量新船,最主要原因是船东看好亚洲干散货海运市场前景,不过事实证明不少船公司高层是过分乐观。
    在各种船型中,以巴拿马型船新增订单量最多,全年新增238艘新船订单,比08年的143艘更多,09年则只有102艘。巴拿马型船是近期拖累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费指数(BDI)下跌的主要压力,该船型租金日前更跌至低於超灵便型船水平。
    另外,报告特别指出,在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大主流造船国家以外,以位於巴西、保加利亚、丹麦、印度、罗马尼亚、越南和菲律宾为首的船厂订单量正重新增加。在08年,中日韩三国船厂获得的干散货船新订单比率回落至92%,但在市况转差的09年,比率大升至97%,直至去年才轻微减少至96%。

高端装备制造业4大发展目标


 


(2011-01-11)  来源:搜狐   阅读次数:90次建焊钢结构


 


    首届中国高端装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1月8日在京举办,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论坛上表示,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将大幅度提升,基本满足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需要,并实现4大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装备工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外金融危机环境的变化,我国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从2006年至2010年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25%,发电设备、工程位居全球第一。经过五年努力,我国的装备工业产业体系日益齐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大国。2010年装备工业必须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整个工业经济回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11个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总体增长21%,实现业务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利润总额超过九千亿元,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为7.18%,实现出口1.4万亿,同比增长30%。汽车销售达到1640万辆,造船完工量分别占世界市场的42%、52%、42%,电工、电器行业增速超过30%,机床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0%以上。2011年全行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在15%左右。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高端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具有技术意义,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环节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总体来说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大国,但还不是装备制造强国。
  要成为装备制造强国,张相木司长认为,“起码的标志是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主流的技术装备品种质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备较强的重大装备技术能力,具有较高的高端装备的占有率”,因此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是推动工业由大到强的重要主力。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高端装备制造作为七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总的思路是这样考虑的。面向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做强做大,加快发展航空装备和未经应用产业。提升轨道交通装备水平,培育和发展海洋功能装备,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基本满足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需要。

  张相木司长提出要实现以下一些目标:
  产业规模跃上新的台阶,销售的产值达到六万亿元以上,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20%以上。增加值年均的增速超过20%;
  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若干高端装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和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建成若干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高端装备制造急需区;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
  基础配套能力显著提升。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基础件达到50%,关键自动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用零部件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在此基础上,力争通过十年的努力,使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是30%,高端装备国内的市场满足率超过25%。高端装备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他六个领域的重要支撑。比如新能源装备、新材料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装备、电子信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产线等等,考虑到各规划之间的衔接,按照决定明显的高端装备制造的重点方向,十二五期间,重点选择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航空装备、海洋装备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航空装备方面,以市场为主线,组织航空研发、产业化、市场服务发展,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重点突破发动机关键技术和装备,空中管理系统和先进发展能力,建立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飞机。
  卫星以建立我国自主的安全可靠长期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以及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空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重点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卫星地面系统和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大力发生卫星综合应用的产业链,加快我国空间设施的卫星产业的快速发展。
  轨道交通方面要围绕高速、重点、快捷三个方向,重点发展大型工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掌握系统集成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关键零部件制度化水平,形成制度创新体系和现代化产业集群,满足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方面,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以海洋油具开发委主要突破口,大力发展海洋矿产资源装备制造业,围绕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以及海上作业辅助、服务等环节的需要,重点发展大型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关键装备,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总承包能力和专业化分包能力。
  智能制造装备方向,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推进智能仪表装备、智能装备等四大类产品,其中智能专用装备主要包括大型智能工程机械、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印刷机械、自动化纺织机械、环保机械、煤炭机械、冶金机械等各类专用装备,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义化,带动整体智能装备水平的提升。
  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工程,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首先要以推进高端装备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产业发展环节,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用一体,重点实施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工程,空间工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提升工程、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功能等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发展新优势,其中智能制造产品创新发展工程我们先这么叫,有的叫中国功能制造工程将选择汽车、石化、轨道交通施工、农业机械化、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组织产学研用结合,开发汽车、焊接、自动化生产线百万吨以上的宗旨,智能复合型全段面机等典型智能制造装备,并以整机为牵引,发展传感器、精密仪器仪表等关键智能设备,发展综合分散性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和可编程控制系统等
  智能控制系统,提高精密轴承、高压液晶原件,形成完善的智能装备技术和产业体系。
  其次要以推进高端装备应用为目标,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工程,南海油具应用示范工程,创新模式、培育市场,拉动产业发展。其中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工程重点是加快实现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在重点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全面提升石化、纺织、冶金、航空、船舶、煤炭开采等重点领域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幅度提升。重点推广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在千万吨炼油、百万吨引擎,煤炭生产设备等重大装备上的应用。推广传感器、机器人、专用控制器等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印刷机械、纺织机械、通用飞机、船舶等装备上的示范应用。加快推进高档自动机床和设备等自动生产线上的应用。
  高端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初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十分突出,需要强有力、系统性的投融资政策支持,我们要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完善、鼓励创新、
  引导投资和消费的支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创新支持方式,以持续有效的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

大船重工2010年实现完美收官


 


(2011-01-10)  来源:中船重工   阅读次数:98次


 


  【摘要】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连续两年双超200亿元


 



 


    随着12月份18万吨散货船34号船的交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的交船计划全部完成,各项工作实现了完美收官。2010年大船重工经济运行质量良好,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和造船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造船完工总量累计超过580万载重吨,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连续两年双超200亿元,创造了大船重工发展史上新的辉煌。
    在造船主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大船重工军工、海工、修船、重工产业也取得了新突破。海工方面,全年承接钻井平台5座,交工2座。钻井平台专用坞的建成,标志着海工基地建设基本全面完成。修船方面,长兴岛修船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大围堰全面合拢,1、2号修船坞及2号修船码头施工工程招标顺利完成。同时依托一工场修船设施,努力扩大改装船经营。重工方面,资质认证工作取得新进展,成功取得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U”钢印资质及“NB”授权,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许可证软硬件工程按计划有序进行,起重机A级、B级取证申请已被受理。海上风电实现“零”的突破,顺利完成了江苏大丰海上风电场测风塔安装项目。起重机项目经营取得突破,与有关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正式进军起重机制作领域。继出色完成大连市东联路、东北路高架桥工程后,又承建大连西部通道南段高架桥工程,大连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已完成设计、制作任务。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顺利推进。
    2010年是大船重工“十一五”发展收官之年。公司自整合重组以来,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拼搏,“十一五”期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内船舶行业首家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双超两百亿”的企业,跻身世界造船十强,荣获亚洲最佳船厂奖,2009年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在造船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大船重工的经济效益更是连年大幅度攀升,已进入有史以来经济效益最好、发展速度最快、员工受益最多的全新发展阶段。

船舶工业吹响“智造”号角


保洁style="TEXT-INDENT: 2em;" > 


(2011-01-10)  来源:青岛新闻网   阅读次数:110次


 



 


    年增长速度50%,2010年实现350亿元产值……细数青岛工业经济发展,船舶海工产业是近年来最亮眼的产业,青岛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将为我市“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的目标增添新助力.

    青岛七大产业船舶海工上榜
    “七大重点产业里,船舶海工产业是发展势头最快、潜力最大的产业。”昨天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市经济信息化委主要负责经济运行、产业推进与结构调整、中小企业发展、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去年以来,我市划分了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产业。船舶海工榜上有名。
    据介绍,近年来,船舶海工产业项目70%以上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中船重工海西湾造修船基地等项目相继投产,为我市船舶海工产业注入了新活力。目前,船舶海洋工程产业已经形成造修船、船用柴油机、海工装备、船舶电力推进等高层次产业链,实现集聚发展,增长速度在50%以上。

    船舶海工产业五年增效三倍
    据了解,去年东省公布了第一批 “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命名为山东省新型工业化船舶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近年来,围绕建设船舶工业强市目标,我市借助世界造船产业转移和奥运搬迁契机,科学规划集造修船、船舶配套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于一体的海西湾船舶制造基地,规划年造船500万载重吨和海工装备80万标吨的制造能力,船舶工业年产值将达到600亿元以上。引入了中海油海工等国内外造船和配套及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船舶工业主体框架基本成型,并逐渐产生经济效益。随着武船重工特种船和海洋工程、北船重工造修船、中海油海洋工程等重点项目的竣工投产,青岛市船舶制造和配套设备及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跨入了快速上升轨道。2010年,船舶海工产业产值350亿元,是2005年的3.6倍。

    未来瞄准科技造世界级基地
    海洋石油工程基地、青岛北海船舶重工基地……放眼当下的海西湾船舶海工基地,船舶海工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根据市领导指示,未来我市船舶海工产业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打造世界级的船舶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市经济运行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我市将推进船舶海工产业转方式调结构。跟踪世界船舶海工发展技术前沿,加快大院大所的引进,加快高端人才的引进,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进一步提高高技术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研发的能力,提高大型企业综合实力,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努力打造世界级的船舶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绿色环保是船舶涂料未来发展方向


 


(2011-01-1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阅读次数:2次


 


  近些年来,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四处刮起。全世界的气候变化危及整个地球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发展,干旱带来的饥荒正逐渐蔓延全球,洪涝冰雪灾害频频发生。在环保事业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尤其受到世界的关注。现在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而这种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高耗能、高污染的第二产业带来的。现今世界涂料技术发展以节能、环保、健康为主体方向,国内上概括为“五E”,即Excellenceofperformance高能、Easeofapplication方便施工、Economics节省资源、Energysaving节省能源、Ecology环保卫生,而作为涂料一个分支的船舶涂料也应顺此潮流的发展。

  现在中国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所以“绿色”理应是船舶涂料未来发展方向。对于绿色环保,国家也出台过如下政策:
  一、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与执行;
    二、有机挥发物VOC的调查及相应的法规和标准;
    三、国家产品环境标志的执行;
    四、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中国版的REACH);
    五、化学物质“双高”清单;
    六、有机锡/DDT的淘汰;
    七、国家涂料相关的新标准的制定,与国际接轨等等。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国际上的船舶涂料企业:
  佐敦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佐敦品牌的船舶漆、工业防腐漆和装饰漆已经广泛运用于中国的船舶及码头建设领域、机场建设及基础设施领域和房产开发与民用装饰等领域,并以其产品优质耐久、服务优异而享誉中国。
  赫普在向新造船和维修船提供高品质油漆供应商中,赫普处于中国市场的龙头地位。从1992年起公司已经向过千艘新造船供货。公司每年为500多艘坞修船提供油漆和技术服务。赫普的船舶漆和集装箱漆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庞贝捷庞贝捷漆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PPG工业公司在中国负责汽车修补漆业务及轻工业业务的全资分支机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香港、北京及广州设有办事处。
  立邦立邦船舶涂料(张家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由日本立邦船舶涂料株式会社投资。
  日本涂料公司创建于1881年,作为日本涂料产业的先驱,以生产船舶涂料起家,经过127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著名的跨国涂料集团,产品覆盖面广,其中船舶涂料,建筑涂料,海洋钢结构涂料,汽车涂料等在各领域有很高的知名度。

船配业:快马加鞭,成绩斐然


 


(2011-01-11)  来源:中国船舶报   阅读次数:11次


 


  【摘要】配套生产能力提升、新产品研发亮点频现


 


    “十一五”期间,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船舶配套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船配业一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船配企业还努力提升实力,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多款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同时,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了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联合研发力度,使配套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这从整体上提升了我国船配业的实力,为我国造船业的高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生产能力快速提升
    “十一五”伊始,我国就针对船配业的薄弱环节,出台鼓励政策,支持老项目扩能,吸引新项目落户,打造船配园区以形成集群效应,进一步提高国产化研制水平,使主要船用设备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带动了我国本土化设备装船率的提高。到2008年,我国三大主流船型本土化设备装船率达49.67%,比“十一五”之初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同时,我国规模以上船配企业从2005年的214家增加到2009年的724家。船配业的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91.3亿元增至2009年的716.1亿元,增长2.74倍。2010年前11个月,船配业工业总产值就达到686亿元,同比增长22.5%。在关键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制造领域,我国船配企业也捷报频传。尤其是低速船用柴油机产量由2005年的191.8万马力上升到2009年的500.6万马力,中速柴油机产量由471台上升到16157台,目前已形成了高速机、中速机和低速机并驾齐驱的局面。
    很多高附加值船配产品的生产不再可望而不可及,我国船配企业在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讯导航自动化等产品研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掌握了超大型油船、大型矿砂船及集装箱船的甲板机械自主制造关键技术,拥有转叶式舵机、大型低压拖缆机、锚绞机等一批新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了批量生产和装船;具备了污水处理装置、蝶式油水分离机、遥控蝶阀、压载水处理装置、渔船尾气制冷机等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少船配企业还利用船舶配套技术进入海洋工程装备配套领域,使我国能够自主设计、制造更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海工配套产品,尤其是形成了批量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平台用起重机的能力。
    与此同时,围绕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三大造船基地,船配基地和船配园区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船配园区40多个。这不仅改变了我国船配企业分布散的状况,还方便了造船企业就近采购配套产品,缩短采购时间,节约大量成本。从产业布局上来看,我国已形成了以大连、上海、青岛等为中心的低速柴油机、推进器和阀门生产基地,以西安、洛阳为中心的高中速柴油机、发电机组生产基地,以南京为中心的船用机械、中小船舶配套产品生产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甲板机械、曲轴、大型铸锻件生产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柴油机二轮配套产品、船用仪器仪表生产基地。

    产品研发亮点频现
    在“十一五”上半期,随着国际船市不断走高,船配产品需求也急速上升。为了抓住这一百年不遇的有利时机,我国船配企业在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的同时,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通过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掌握了一系列船用配套设备关键制造技术。同时,科研院所积极进入船配产品研发领域,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大力开展产学研联合研发活动。在他们的努力下,我国在船用中速机、柴油机关键部件、螺旋桨、甲板机械、舱室设备、海洋工程配套设备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少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垄断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大型船用曲轴实现零的突破可谓亮点之一。上海船用曲轴有限公司2008年1月成功研制了我国首根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曲轴MAN 8K80MC-C型曲轴,如今其产品已经覆盖了各型船机,不仅实现了国产化、批量化、系列化,还进入了国际市场。随后,大连、青岛等地也相继建设了大型船用曲轴制造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大型曲轴国产化工作。
    在船用柴油机方面,我国成功研制出多款世界首制产品。沪东重机有限公司先后成功制造出世界首台6K80ME-C和6RT-flex60C-B智能型柴油机;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制造出世界最大缸径柴油机CMD-MAN 8K9MC型低速主机;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生产了世界首台7RTflex58TB电控型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成功制造出世界首台YMD-MAN 6S35ME-B智能型船用低速柴油机。
    在液化天然气(LNG)船配套方面,上海沪东造船电器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LNG船核心部件之一的超低温绝缘箱所有关键技术,研发成功LNG船超低温绝缘箱,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江苏华阳金属管件有限公司耗资3000万元,建成国内首条LNG船用低温316L不锈钢管配件国产化生产线。
    针对国际海事组织不断出台的新标准、新规范,我国一些船配企业为赢在起跑线上,做了卓有成效的应对工作,这在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研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防腐防污工程双瑞公司分别耗时8年和7年,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压载水系统,并双双获得国际海事组织的批准。随着船配行业向安全、环保方向发展,国际海事组织对船用柴油机的排放要求也日益严格,我国船用柴油机制造企业积极应对。截至2010年10月底,国内生产的低、中、高速船用柴油机满足Tier II排放标准的有60余种。

    软实力更上一层楼
    “十一五”期间,我国船配企业不仅在船用配套产品研发、制造方面成绩斐然,而且软实力更上一层楼。
    此前,由于缺乏全球服务网络,很多企业的船配产品难以随船出海,产品在出口船上的配套率始终在低位徘徊。这样一来,就算我国船配企业拥有了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也难以打入国外市场,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我国船配企业“十一五”期间在建设全球服务网络上下苦功夫,多家船配企业利用国外代理商或构建服务网点建设完善了自己的全球服务网络。目前,青岛海德威公司就已在国内15个港口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在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12个服务网点。
    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也为船配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后劲。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沪东重机有限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风帆股份有限公司等船配企业的技术中心在“十一五“期间还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相关部门给予资金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这给我国船配业加强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许多船配企业还把握住国家“送院士进企业”的机遇,积极开展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在产学研项目开发、课题合作、人才交流与培养等领域进行合作,提升竞争力。
    更值得欣喜的是,一些船配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获得了更多发展资金,并将其用于技术改造和科技研发,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不过,在为业绩感到欣喜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船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关键产品缺乏核心技术,普通产品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存在,本土化船用设备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上的使用比例较低,拥有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产品不多。这些问题应在“十二五”期间尽快解决,以推动我国船舶工业更快发展。

日本超级环保船的秘密


 


(2011-01-12)  来源: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阅读次数:1次


 



 


日本邮船采用“综合环保技术”

  同样运输量下海运的CO2排放相当于陆运的四分之一,环境负荷较少。为此,全世界都有促进海运发展的倾向。目前国际海运年CO2排放量约为8.4亿吨,未来以新兴国家为主,国际海运的运输量将进一步增加,国际海事机构也逐步开始采取CO2减排的强制性措施。
  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日本邮船率先开展了船舶CO2减排的研究活动,并发布了计划在2030年打造完成的未来集装箱船“日本邮船超级环保船2030”。
  传统帆船有着高耸的桅杆,迎风扬帆前进,美轮美奂,被称为“海上贵妇”。而未来船舶恐怕与帆船有着很大的不同,也许将会又矮又平。
  但是“这艘船能够代表追求船舶CO2减排的最高成果。”这是日本邮船技术部的左光真启在出示“日本邮船超级环保船2030”的概念模型时所说的。
  “日本邮船超级环保船2030”是日本邮船的环境使命项目,是一艘计划在2030年打造完成的集装箱船。左光真启是该项目的负责人。

  CO2排放量减少69%
  环境使命项目立项是在2008年4月。最终目标是在2050年前打造完成CO2零排放的船舶。而作为一项中期目标,2009年7月日本邮船发布了“日本邮船超级环保船2030”。这艘船综合了目前所有的先进环保技术,与当前的集装箱船相比,可以实现CO2减排69%。
  海运在同样运输量下的CO2排放约是陆运的四分之一,环境负荷较少。为此,全世界都有加大利用海运的趋势。尽管日本国内包括货运与客运的所有海运CO2排放量还不到日本国内CO2排放总量的1%,但是,从世界整体来看,国际海运每年约8.4亿吨的CO2排放量相当于CO2排放总量的3%,而且未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以新兴国家为主,国际海运的运输量还将会大幅增加。
  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MO: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开始采取了强制性的CO2减排措施。日本的国土交通省也从2009年开始为期四年对海运企业可实现CO2减排效果的项目进行资助。
  日本邮船前瞻性地意识到了这种社会需求,率先进行了船舶CO2减排的研发。

  船体轻量化是一大重点
  日本邮船称为“未来集装箱船”的“日本邮船超级环保船2030”的船体上方覆盖了像布一样可以卷起来的太阳能面板。船体较宽,且极其平坦。
  数个形状类似昆虫翅膀的帆利用风的张力,形成船只前进的推进力。这样一艘船如果在收帆状态下浮于海面,或许可以看成是一个巨大的面板。
  左光真启称,为了减少集装箱船的CO2排放,引用太阳能发电等自然能源非常重要,但是更为有效的是船体的轻量化。
  通常集装箱船总重量平均为8万吨,可以装载8000个集装箱。而“日本邮船超级环保船2030”将轻量化至1万吨以下,通过轻量化,预计可以实现CO2减排9%。
  为此,需要调整船体结构与所用材料。“日本邮船超级环保船2030”的材料将不再使用铁,而正在研究采用韧性较强且极轻的碳纤维树脂。

  无需“压载”有助于轻量化
  另一方面,结构上的调整使得无须减少可装载的集装箱数。由于降低了船的高度,扩展了船体的宽度,可以横向摆放更多的集装箱。
  由于通常的集装箱船是将集装箱从上到下摆放,总是需要不断增加船体高度。但是,船体越高,重心随之上升,就会不稳定。为此,需要在船底预备被称为“压载”的重量,取得重力与浮力的平衡。
  集装箱船通常是在船底充满海水进行压载。在出发港口充填海水,在到达港口排出。可是最近许多港口开始重视这些排放的海水对当地生态的影响问题。
  而如果能够降低船的高度,就无需配备压载。既可以减轻船体重量,又可以降低船底空间。

  减少船体摩擦的“空气润滑系统”
  降低船底空间的优点不仅体现在船体的轻量化。还可以大幅减少船的摩擦力,从CO2减排角度来看,至关重要
  通常集装箱船船底被涂上一种特殊涂料,可以有效防止藤壶或海草等海洋生物的附着,从而减少了船的摩擦阻力。
  而“日本邮船超级环保船2030”为了进一步减少摩擦阻力,与三菱重工共同开发了“空气润滑系统”,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
  该系统通过安装于船体前部的风扇,从船底强力排放出空气。用气泡覆盖整个船底,提升与海水的润滑效果,减少摩擦阻力。
  但是,将气泡送入船底之际当然也需要能源。如何用较少的能源送入气泡,是这一技术的关键。左光真启认为,“在这一点上,降低船底空间将更加有利。水深越浅送入气泡所需能源就越少。”
  “空气润滑系统”系统能够带来的CO2减排效果为10%。此外,日本邮船还计划进行反复的试验研究,找出可长时间存留送入气泡的船底形状、气泡喷射口的大小等最佳数值。

  可使推进效率提升的节能装置“MT-FAST”
  “日本邮船超级环保船2030”还在开发可以回收螺旋桨转动产生海水流动的“旋流”所损耗的能源,提升推进效率的节能装置“MT-FAST”。
  这一技术是通过改变流入螺旋桨内水流的角度,控制旋流,增加推进力。目前,日本邮船已经在4艘船中安装了“MT-FAST”,并进行了试验,得出了通过安装“MT-FAST”可以实现5%CO2减排效果的结论。
  同时,为了大幅减少CO2排放,日本邮船还计划从柴油发动机过渡到燃料电池。“日本邮船超级环保船2030”通过用燃料电池替换柴油发动机,预计可以实现32%的CO2减排。
  通常驱动8万吨集装箱船至少需要64兆瓦的能源。用蓄电池供给这些能源极其困难。为此,“日本邮船超级环保船2030”正考虑搭载类似火力发电站发电能力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但是,与陆地不同,在船内装置燃料电池必须考虑摇晃、浸水、盐分等因素。尤其是耐振性在安全上非常重要。为此,日本邮船计划开始着手研发专用于海上的燃料电池。
  此外,还通过引入超导电机等多种技术,预计“日本邮船超级环保船2030”总共可以实现69%的CO2减排。或许,十多年后“日本邮船超级环保船2030”将会真的在大海上扬帆行驶。

现代重工交付首艘搭载压载水处理装置VLCC


 


(2011-01-11)  来源:造船速报   阅读次数:11次


 


    韩国现代重工表示,已经成功建造和交付了一艘搭载压载水处理装置系统的VLCC。这是全球首艘采用压载水处理装置的VLCC。这艘317000载重吨的VLCC由OSC在2008年订造,并且在1月10日交付。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现代重工成功在VLCC上安装了压载水处理装置,必将导致其它商船也将能够安装同样设施,这意味着需要10万吨压载水。现代重工还获得了设计此类VLCC的专利。
    压载水市场预计将增长至268亿美元,全球海事组织(IMO)强制要求从2012年起交付的新船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装置,从2017年起每艘船都须有此装置。
    一位现代重工舾装及设计部门的官员说:“由于船东已经知道我们已经成功在一艘VLCC上安装压载水,他们必定对此提出要求。”“如果IMO关于压载水的规定确定实施,我们将在新造船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他补充。同时,现代重工已经在2009年6月交付了全球首艘装配了压载水处理装置的7000标准箱的集装箱船。这家全球最大的船厂还在如环保军舰等环保船型进行研发,另外还在研究使用环保型天然气引擎的船舶。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0   分享到:        
阅读(479)| 评论(2)| 转载 (0) |举报
版权所有:张家港市沙洲船用锅炉经营有限公司(船用锅炉配件-格林沙洲)
技术支持:南通网路神 苏ICP备05030429号
友情链接:船用锅炉|船用锅炉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