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昨天做客人民网“科学传播沙龙”活动时透露,中国第一艘航母将于今年服役。李杰介绍,7月30日刚刚结束第九次海试的中国航母,目前舰上设施已基本完备,服役时间将在今年年内。对于这艘航母的船用锅炉名字,李杰透露“叫人名的可能性不太大”,如果叫直辖市的名字也会有些问题。他估计很有可能以省的名字命名。航母服役后,将会驻扎何处?执行哪些任务?是否会用于解决南海争端?李杰表示,航母基地的选择主要看条件,因其机动性、续航力较强,条件满足的话多选几个基地比较好。“解决争端有多种措施,不完全靠打”,他介绍,这艘航母实际上是一艘试验训练舰,服役后,一开始会在比较近的海域执行海上军事任务,履行包括维护国家主权在内的职责,将来随国力增强,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会走向越来越远的海域。
李杰分析说,我国航母的问世,是自然而然应运而生的。航母是强国的标志,而我国的海洋权益,包括石油的海上通道、铁矿石等战略物资的安全,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们是海洋大国,有将近7000个岛屿、1.4万公里岛岸线,将来至少需3艘或3艘以上航母。”“航母其实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要具备强大的打击能力,才具备威慑能力”,李杰说,对航母而言,一方面其自身要具备强大的实力,另一方面拥有航母的国家,也要有决心和信心到时候能够使用它。
我国航母平台完成长达25天的第9次航海试验,返回大连造船新厂码头,这是历次海试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至此,我国的首艘航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已一年有余。随着航母船用锅炉配件服役临近,服役日期是何时、海试达到什么效果、舰长是谁等问题颇受关注。国防部在最近的一次例行记者会上否认了航母将于8月1日前后交付部队使用的消息。本报记者了解到,航母交付最快在9月进行。从去年8月到现在,航母平台一直都在进行工厂测试。此外,记者发现首艘航母的舰长已经悄然换人,李晓岩卸任,新的舰长来自海军东海舰队,并无飞行经历。对航母第9次海试归来,总装综合计划部综合局副局长林柏上午表示,前期航母海上试验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效果,今后还要继续进行科研试验和训练,后续工作将根据科研试验和训练工作情况再来确定。
2011年7月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大校发布了中国发展建设航母的有关消息。我国的首艘航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已一年有余。在7月底国防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否认了航母平台将于8月1日前后交付部队使用的消息。事实上,“八一”交付也是一个不可能的时间点。目前,航母刚刚结束第9次海试。航母返回之后不可能进行匆忙交付。对航母进行持续关注长达一年的军迷刘先生介绍,海上潮湿、 盐分又大,对航母船体肯定会有侵蚀,外加烟熏跟汽车跑次长途差不多,外观会有损伤。“每次进出港拖船拖带都会给舰体表面留下橡胶擦痕。”他说。所以,此次航母返回后应该会对舰体进行整修工作。但航母交付部队使用的日期肯定近在咫尺。最明显的信号来自7月16日中央电视台晚间节目首次曝光了中国航母进行高速转弯的测试画面。这段持续约4秒的画面来自直升机从空中角度进行的俯拍。这段来自官方的画面公开播放意味着(航母交付)拉开了大幕。早在今年3月份,海军副司令徐洪猛就称,航母试航非常顺利,今年有安排航母服役计划。错过了“八一”建军节这个节点,加之还有工作要完成,航母交付最快在9月进行。同样,在国防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总结,“一年来,中国航母平台开展的海上干燥剂试验,均已达到预期效果,目前正在按计划实施后续科研试验。”杨宇军的表述中透露出两个信息。一个是从去年8月10日开始首次海试以来,航母海上试验进行得一切顺利。第二,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继续开展科研试验。此前,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表示,海试按照正常程序要经历停泊测试、工厂测试、军方测试。从去年8月份开始到现在一直都进行的是工厂测试,涉及动力、武器、通信等许多方面。李杰对本报表示,“航母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大系统下面还有很多小系统,工厂测试阶段要达到大系统一定是完好的,联试、调试都合格。”在主要系统合格完善后,才将进入第三阶段军方测试。对于从工厂测试到军方测试需要经历的时间,李杰认为,得视情况而定,时间有长有短。